2025年2月15日,山东省某食品公司发生一起粉尘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
事故暴露的主要问题:
(1)事故企业为典型的家庭作坊,对粉尘爆炸风险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企业主要负责人自行组装调试生产设备,边生产边调试,作业现场管理混乱。
(2)现场未见粉尘防爆等安全管理制度和混料机安全操作规程,未炸毁的混料筛选等涉粉生产设备无泄爆等控爆措施,粉尘防爆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3)对食品配料等涉粉企业存在的风险隐患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现有监管责任措施未真正落实到此类小微企业。
据了解,事发企业为一家食品企业,属于粉尘涉爆企业中以粉体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加工,主要产品为粉体。该类企业粉尘量极大,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后果极其严重。如2010年2月24日,河北省某淀粉公司淀粉车间发生的粉尘爆炸事故,造成19人死亡,49人受伤。该类企业应从如下方面加强防范。
1.进行规范设计和设备选型与安装
粉体加工类企业常见的工艺有配料、筛选、混合、包装等,这些工艺都是涉尘工艺,应进行规范的设计,防止因工艺顺序颠倒,物料添加顺序、步骤、用量等错误,导致物料互相反应,产生高温、高压或者可燃性气体等引发事故。此外,涉粉工艺设备的选型,安装对粉尘爆炸防范也极其重要。如事故企业涉及的生产去设备混料机有卧式螺带混合机、锥形混合机、无重力混合机、犁刀式混合机、气力混合机等多种,每种原理相异,风险防范措施不同,应根据工艺和物料的密度、粒径、流动性、颗粒大小是否涉及浆料、液体料等选择合适的设备。设备安装应规范,防范安装过程中工器具、螺丝、边角钢材等金属杂物掉入设备内,引发爆炸。此外,调试过程中,切勿进行电焊、切割、动火等作业。
2. 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和风险防范
企业按照《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应急管理部令第6号)《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5577)和对应的行业标准自行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能力的技术服务的单位进行粉尘爆炸风险辨识,确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数量、位置、危险区域等,分析存在的粉尘爆炸危险因素,评估爆炸风险,并制定对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培训教育,督促员工严格执行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3. 加强点火源的防范
粉尘爆炸需具备氧气、可燃性粉尘、相对受限的空间、粉尘云和点火源5个条件。企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容器如除尘器、搅拌混合机、料仓等实际实时具备氧气、可燃性粉尘、相对受限的空间和粉尘云4个条件,粉尘爆炸仅需点火源,并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火源的防范极其重要。常见的点燃源有明火、机械撞击、摩擦、热表面和静电等。粉尘加工企业应重点防范。如外部施工切割、电焊动火、机器搅拌轴跑偏或撞击金属杂物产生机械火花,人工拆包、投料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等都能够引发粉尘爆炸,企业应加以防范。
4. 规范粉尘防爆安全措施
企业应按照《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应急管理部令第6号)《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5577)和对应的行业标准,对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应当采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抗爆等一种或者多种控爆措施;采用干式除尘系统的粉尘涉爆企业应当按照《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结合工艺实际情况,安装使用锁气卸灰、火花探测熄灭、风压差监测等装置,以及相关安全设备的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加强对可能存在点燃源和粉尘云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实时监控;针对粉碎、研磨、造粒、砂光等易产生机械点燃源的工艺,粉尘涉爆企业应当规范采取杂物去除或者火花探测消除等防范点燃源措施,并定期清理维护,做好相关记录。
5. 加强作业现场粉尘清扫工作
粉尘涉爆企业应当按照《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制定并严格落实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粉尘清理制度,明确清理范围、清理周期、清理方式和责任人员,并在相关粉尘爆炸危险场所醒目位置张贴。相关责任人员应当定期清理粉尘并如实记录,确保可能积尘的粉尘作业区域和设备设施全面及时规范清理。粉尘作业区域应当保证每班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