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电动机的检修周期
根据设备所带机械的重要程度,安装环境,运行情况定,周期如下:
种类 |
大修间隔 |
小修间隔 |
轴瓦电动机 |
4年 |
1年 |
密封式电动机 |
3-5年 |
1年 |
开启式电动机 |
3-5年 |
1年 |
引、送、排、磨碎煤机、给水泵、循环泵电动机随机械设备检修周期 |
二、电动机检修项目
1、大修项目
电动机检修分大、小修两种,抽出转子的检修为大修,不抽出转子的检修为小修,特殊情况应该打开两侧端盖进行检查、更换轴承。
a、大修前的准备。
b、电动机的解体和抽转子。
c、定子及引线的检修。
d、转子(包括鼠笼式和绕线式)的检修。
e、轴承(滚动、滑动两种)的清洗和检查。
f、风扇及风叶的检查。
g、电动机启动装置的检修。
h、电动机接地装置的检修。
i、冷却系统的检修和试验。
j、轴承的检查。
k、电动机组装前的验收。
l、电动机的组装和测试。
m、电动机大修后的试运转。
n、认真填写检修记录。
2、小修项目
a、清洗检查轴承并更换新油,必要时更换轴承。
b、检查清扫电动机接线盒,并检查线头接触情况。
c、对带水冷却器的电动机小修时应打开电动机两侧端盖检查端部线圈及风扇挡风板的焊接情况。
三、电动机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1、电动机大修开始以前指定专人制定大修项目表,内容包括:
a、大修项目;
b、设备缺陷(重要缺陷要有消除措施);
c、大修中的特殊项目;
d、人员组织及工时进度计划。
2、由专人准备必要的工具、配件及消耗材料并列出清单,准备好零件箱并指派专人保管。
3、组织检修人员学习有关安全规程及检修工艺规程,熟悉大修项目,进度及质量标准。
4、由检修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大型电动机的安全起吊工作。
5、准备好工作间断时盖电动机所用的油布。
四、电动机检修标准
1、电动机解体检修前的工作
a、拆开电动机电源线(做好相序标记,电缆头做好防雨包扎并在支架架牢,电缆头三相电缆应该短路接地);拆开电动机外壳及电缆的接地线;联系热控拆除测温电缆;拆除电动机地脚及背轮螺丝。
b、吊运电动机前首先检查起吊工具(单轨吊、行车等)是否安全可靠,是否符合起吊负荷标准要求,钢丝绳、吊环要能符合起吊负荷,使用和绑扎位置要正确,钢丝绳尖角不大于60度吊运时要统一指挥,吊至检修位置后要放置牢靠。
c、电动机解体前先用工具将背轮虏下,若紧力较大可用快速升温法(用喷灯或气焊火焰等加热),将背轮均匀加热,其温度不大于150℃。
d、塞间隙。一般不少于三点,塞尺的松紧不应过松过紧。
2、电动机检修工艺及质量要求
I、电动机解体及抽出转子
<电机解体>
① 解体前作好标记,以便组装时恢复原样,对大型电动机应测量轴承小盖和轴的间隙。
② 对于绕线式电动机或直流电动机的滑环和整流子需要包上厚纸或毡垫,并用绳子绑扎好。
③ 拆下两侧端盖,一般先拆后侧的再拆前侧的,带冷却器的应先拆下冷却器及导风筒。
④ 将所有拆下的零件放在零件箱内设专人保管。
⑤ 测量导风筒与风扇的间隙,转子与静子的间隙。对于小型电动机,可以直接抽出转子,对于大中型电动
机必须要用起重设备。
<电动机抽出转子>
① 抽转子用的假轴,钢丝绳必须安全可靠,所用的钢丝绳不得碰到转子的轴径、风扇、滑环、静子线圈等,
钢丝绳邦转子的地点应衬木块以防转子损坏及绳索滑动。
② 抽转子时,转子不得碰到静子,因此,在转子抽出或装入时须以空气间隙透光的方法仔细缓慢的进行。
③ 转子抽出后,应放在硬木基上或双球轴承支架上,支撑点应为转子的铁芯或轴径位置,并放置稳妥。
④ 解体过程中时发现的缺陷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检修中消缺。
⑤ 工作间隙时用油布将转子,静子好
⑥ 拆两侧端盖时应注意端盖与轴承配合的紧力,过紧或过松都应采取措施消除。
II、定子检修
<检查外壳>
① 检查定子前需用0.2~0.3Mpa的压缩空气(空气应洁净不应有水分和油质)或用电动吹风机将定子端盖、
护罩、冷风器等吹净。
② 定子铁芯与定子外壳连接应紧固,焊接处应无开焊现象,各处螺丝要拧紧。机壳、端盖、护盖等应清洁
干净、无裂纹无油漆脱落处。机壳止口应完好无锈斑,无毛刺。
<检查铁心>
① 定子铁芯与定子外壳连接应紧固焊接处应无开焊现象,各处螺丝应拧紧。
② 机壳、端盖、护盖等清洗干净。无裂纹无油漆脱落处。机壳止口应完好无锈斑,无毛刺。
<检查线圈>
① 线圈应清洗干净,没有灰尘油污,表面平滑光亮,容易擦拭的地方用白布擦拭呈无色为合格,不易擦拭
的地方用白布擦拭呈灰色合格。
② 线圈端部绝缘应无变形、裂纹、损伤、膨胀、焦糊变色等现象,绝缘漆膜应完好清洁无灰尘油垢。
③ 检查通风沟应无堵塞,并从通风沟内观察静子线圈应无膨胀断裂
④ 检查线圈端部的绝缘垫块绑线及端部的支架和支持环。
1) 端部支架、支架环与线圈绑线应紧固接触绝缘应无磨损。
2) 各部垫块应紧固,绑线无损伤、断股。
3) 相连接线,分相引线把间连接线应完好无断裂、松动、磨损、烧焦等现象,绑扎应紧固。
4) 三相引线绝缘应完好无老化断裂及磨损、导线无断股,导线与线鼻子接触要良好,无过热现象。
5) 支持瓷瓶无裂纹损伤。
6) 槽楔应完好紧固,无断裂变色及甩出现象。
III、转子检修
<检查磁铁>
① 各组磁铁连接紧密,矽钢片应无锈斑、磨损过热变色绝缘无破损。
② 通风孔内应清洁无灰尘油垢,用白布擦拭呈灰色为合格。
③ 磁铁与轴装配应紧固,无位移,固定磁铁的弧键无开焊。
④ 平衡块无松动,螺丝应紧固。
<检查风扇>
① 叶片应干净无灰尘油垢,紧固无松动,裂纹、变形损坏,各部螺丝应紧固。
② 风扇与转子轴连接要结实,螺丝及顶丝应拧紧。
<检查线圈,a鼠笼式,b绕组式>
a、①笼条应无断裂、松动现象。
②笼条与短路环的连接处应无松脱开焊现象。
③鼠龙无轴间移动现象。
b、①线圈应清洁干净,无灰尘油垢,无过热变色现象,绝缘无裂纹烧焦、损伤、老化等现象。
②从通风孔内观察线圈绝缘应无膨胀开裂现象。
③滑环引入线应固定牢固,绝缘应完好。
④端部绑线应紧固无位移、松动、碰伤、变色等,焊锡无融化、离脱等。
c、测量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
①绑线对线圈绝缘电阻:500V摇表不小于1兆欧。
②绑线对地绝缘电阻:500V摇表不小于0.5兆欧。
③三相直流电阻应平衡,其差不大于2%。
<检查楔条>
楔条上应清洁无灰尘油垢,楔条应无松动、位移、断裂及过热变色等现象。
<检查滑环、刷架、电刷>
a、检查滑环:
① 滑环表面要平滑干净、无锈斑及污垢,无电弧灼伤痕迹,滑环表面不平滑度超过0.5mm以上时应车光。
② 滑环的绝缘 应完好无裂损、松动现象。
③ 滑环的不圆度不得超过:
1)1500r/min以上的不超过0.25mm。
2)1500r/min以下的不超过0.5mm。
④通风孔要畅通无阻。
b、检查刷架:
①刷架及横杆各部螺丝应拧紧、无松动。
②刷架及刷架轴应无破损。
③绝缘衬管及绝缘垫应无破损无灰尘油垢。
④刷架的引入线绝缘应良好无灰尘、油垢。
⑤保持器应完好,其下边缘与滑环表面的距离应为2.0~3.0mm刷盒内外壁均应光滑无毛刺,更新弹簧时应
与一架上的压力相同,差值不大于10%。
⑥测量刷架对地和刷架之间的电阻,1000V摇表不小于1兆欧。
c、检查电刷:
① 电刷应有足够的高度其余高度不小于15mm。
② 电刷在刷框内因有0.1~0.2的间隙以便电刷在刷框内自由活动。
③ 电刷的铜辨应连接紧固,铜辨应无折断,长短应适当。
④ 电刷表面应无粗糙破裂的痕迹,表面应光滑,电刷接触面不小于75%。
⑤ 电刷在滑环上的压力应为0.2~0.3kg/c㎡。
IV、轴承检修
<检查滑动轴承>
a、清洗检查
① 每次大修清洗轴承经检查无缺陷可继续使用并更换新油。
② 清洗前先用剔片将旧油挂掉,然后用洗油冲洗,冲洗时应缓缓转动轴承并切记不可用棉丝擦拭轴承,
一定用干净的白布擦拭,用少量汽油将洗油冲洗干净。
③ 经清洗干净的轴承暂不组装时应用干净布包好,可以拆卸的轴承不要将外套相互调换。
④ 轴承座内外小盖、油孔,油沟等都应清洗干净。
⑤ 清洗后的轴承转动时应无杂音、犯卡、摇摆等现象,滚动体滚道表面光滑无锈斑及疤痕、裂纹、保
持器铆钉无松动,无斑锈、毛刺与内外套无磨损。
b、更换新轴承:
经检查轴承油严重磨损不能继续使用时应更换新轴承,更换前应检查轴径表面应光滑无伤痕。裂纹及锈
斑等,其圆锥度不大于0.01mm,椭圆度不大于0.02mm。
① 更换新轴承时应注意轴承与轴径的配合。
② 用工具虏下轴承,虏时受力应均匀以免损坏轴承表面,若轴承紧力较大,可用喷灯或烤把迅速加热轴承虏下。
③ 安装新轴承时一定用不超过100℃的油、水、汽或轴承加热器加热后安装加热时不宜过快,受热要均匀。
④ 轴承安装后,等冷却后用汽油清洗,转动时应灵活、无杂音。
⑤ 组装时轴承应加润滑油应清洁无杂物,不变质,加油时应将轴承间隙内加满,内外小盖加其容量的1/3~1/4。
c、轴承的检查:
① 毡垫质量较好,变硬后要更换新毡垫,与轴的间隙为0.1~0.3mm。
② 胶皮圈质量要好,油弹性,变硬或损坏要更换,弹簧不应太紧或太松,安装时注意方向。
③ 曲路式密封装置必须注意转动部分与非转动部分应有一定间隙。
<检查滑动轴承(及轴瓦)>
① 轴瓦应干净、无油垢。无碰伤或裂纹。
② 轴瓦上钨金应与瓦胎接合紧密无脱胎现象。
③ 轴瓦与瓦座全部接触无间隙。
④ 测量轴瓦间隙:
1)对套筒式轴瓦用塞尺测量间隙,并做好记录。
2)对开式轴瓦用压铅丝法测量:用1mm的保险丝分别放在轴径上面、上下瓦两侧接合面处,扣上瓦盖
均匀紧固螺丝轴,然后取下瓦盖,分别用千分卡量其保险丝的厚度。
用下面公式求的轴瓦间隙值:
S=a –(b+c)/2 S-轴瓦顶部间隙a-轴径上铅丝平均厚度
c、b-上下面两侧接合面处铅丝平均厚度同一轴瓦前后两端之间隙差不大于10%.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测得轴瓦与瓦盖的间隙,一般0.0-0.05mm,轴瓦的间隙应为直径的千分之1.5-2.0,
顶部间隙应为侧间隙(两侧间隙平均值)的一倍,轴瓦顶间隙值应符合附录一规定。轴瓦与轴的间隙
若超过附录一规定,但运行中振动不超规定可允许短时间运行,负责需重新挂钨金。
⑤ 轴瓦工作面呈均匀的磨擦痕迹,轴瓦与轴径的接触角为60-90度,接触面不小于75%。
⑥ 油槽应正确,以确保畅通无阻的供给润滑油。
⑦ 轴瓦推里面无较大磨损,若磨损较大需要补焊锡金。
⑧ 油环应为正圆,其椭圆度不大于±1mm表面应光洁无损伤、毛刺、裂纹,转动应灵活。
⑨ 油标无漏油,油面刻度线明显,油孔畅通无阻。
⑩ 油室内润滑油放尽,用面粉和调后沾出槽内杂物,用洗油清洗后在用汽油冲洗一次,组装后试运行加油前先用透明油冲洗一次。
V、冷却系统检修
<冷却系统的检修>
① 空气冷却,风罩应干净,进风口无堵塞处。
② 水冷却、冷却器应无锈斑污垢,两侧端盖及密封垫应严密,密封垫应无变形和硬变,每次检修两侧端盖应去锈并涂防锈漆。
③ 冷却水管应无漏水,管内水垢应用毛刷通刷。
<冷却器试验>
水压试验标准:0.2MPa30分钟后各部无渗漏现象。
VI、电动机的组装和验收
<验收>
① 穿转子前,工作负责人及工作成员应进行详细检查并互检互验,电动机内应无杂物。
② 请设备部点检员、班组负责人进行检查验收后放可组装。
<组装>
①穿转子与抽转子方法相同速度要慢,以空气间隙透光法进行,严禁碰撞定子。
②装端盖(一般先装前侧后装后侧)应装正不得偏斜止口要严密,螺丝应拧紧,若端盖较紧时不要硬打,可用两头螺栓
带在内小盖上向里拽。对大型电机壳先就位后装上端盖。
③装端盖应测量风扇与护板间隙,一般应在0.2~0.5mm之间为宜,测量转定子间隙其大与小值的差应不大于平均值的10%。
④轴承小盖与轴的间隙应在0.1~0.3mm之间,轴瓦间隙应符合规定要求。
⑤装风扇和护罩各部螺丝及顶丝应拧紧。
⑥装背轮和冷却器(背轮紧力较大时可用气焊火焰或电炉平均加热装上)
⑦组装完毕,用手盘动转子应灵活无异常音响,轴瓦电动机应加满油以淹油环1/3为宜,其油环转动灵活,代油良好。
<试验>
① 高压电机或重要低压电机大修后要进行高压试验。
② 高压电机接线时用2500V摇表测量三相绝缘电阻应大于每千伏一兆欧。
③ 低压电机大修后测量定子绝缘电阻用1000V摇表不小于0.5兆欧。
④ 直流电阻相间互差不大于小值的2%,无中性点抽头的可测量线间电阻差别不应超过1%,3KW以下的不重要电机相互间或与以往比较
不应有明显变化。
⑤ 电动机绝缘电阻不符合规定应进行干燥,指定专人保管,温度高于80℃停电,温度低于70℃送电,通电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0-15%。
<电动机组装试验完毕可试运转>
a、一般小型低压电机可试空转,空载电流应为额定电流的1/3左右,三相空载电流应平衡,互差不大于10%。
b、现场带机械部分(无负荷)试运转首先接好线,并用摇表测量接线是否有接地现象,接线盒要密封好接好地线,
启动后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① 启动电流应与原记录相符,额定电流的4-7倍,绕线式的是1.5-2.5倍启动时间5-10秒。
② 转动方向要与机械部分相符。
③ 转到部分和固定部分应无摩擦现象,且声音正常。
④ 带负荷后无异常现象发生。
⑤ 滑环无火花发生,电刷无过热现象。
⑥ 轴承无漏油现象,油环转动灵活代油良好,油标油箱均无漏油,轴承温度不能太高,油环晃动不超过0.05mm
⑦ 电动机的振动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
⑧ 滚动轴承电动机转子应无串动,轴瓦电动机轴间串动不得超过2-4mm。
⑨ 电流平衡,相差不得超过10%。
<带负荷试运转>
在额定负荷下连续运转6小时以上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各部分的温度不得超过制造厂家的规定数值或表五的规定值。